大冶资讯网

食“尚”宣城|绩溪挞馃,徽商游子心中的结

2023-08-12 09:25:39 来源:腾讯网

“脚踏一炉火,手捧一挞馃,除了皇帝就是我。”

无论是外出经商、求学、上山下田甚至是平日里的早餐,挞馃都是徽州人的不二之选。


(相关资料图)

到底何为“挞馃”,能让人作出这般逍遥自在的歌谣?

01

何为挞馃,且看徽州

挞馃,也被人们戏称为中国的“比萨饼”。

源于绩溪话ta guo读法的谐音,在绩溪人的生活里,它是一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吃,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会做。

和面擀皮,包裹馅料,拓成圆形,置锅中烙熟便大功告成。干菜、鲜菜都可以作为馅料包入面皮中,馅料不同,挞馃滋味自然也大不相同。常见的挞馃有香椿、萝卜丝、韭菜这样充满着烟火气的人情味。

作为徽州绩溪县最古老、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之一,早在唐朝之时,绩溪人远行时便会带上挞馃作为干粮。

形如薄饼,内馅丰富,挞馃的品种多达数十样,因使用场合不同而各有俗名:作为日常生活的吃食时统称为“挞馃”;农家上山下田时劳作所带的粮食,则称为“冷饭果”;徽商们出门谋生,行走全国各处做生意时所携带的饱腹干粮,又称“盘缠果”,而他们出门前留在家中的则被称为“记家果”。

小小的挞馃,做起来不难,里面的门道却是不少。

02

小小挞馃,足足馅料

“推呀磨,磨呀推,做挞馃,打锅魁,你一个,我一个,还有一个给闼闼,吃了打跟头……”挞馃冒着热气,只一个气口的功夫,便被围上来的大伙抢了个光。

在曾经经济匮乏的年代,挞馃不仅是人们出行最佳的必备品,也是留在记忆中最独特的回忆。

时光流转,挞馃从最初的果腹之物,变成了如今家喻户晓的绩溪小吃,陪伴着绩溪人度过一个又一个几经更迭的年岁。

而绩溪人也将自身对挞馃的热爱发挥到极致,创造出各式各样,极具风味的馃馅种类。

招财馃(香椿馃)

作为曾经的两大贡品,香椿与荔枝一样深受皇帝和达官贵人们的厚爱。

绩溪人同样钟爱香椿馃,香椿是最早发芽的乔木,取其“早发”之意,寄托着徽商故里的浓浓氛围,香椿馃也美名为“招财馃”。

外出经商时,妻子们总会为丈夫做好9个香椿馃作为一路上的吃食,也寓意着“九(就)要早发”的美好愿景。

相思馃(槐花馃)

槐树是中国人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其树冠巨大,人们喜欢在槐树荫下乘凉,槐树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江南一带,槐树也是爱情的象征,因此在古徽州,女人们用槐树花为馅做成馃,送给男人们用以表达心中的爱意和相思,槐花馃即被称为“相思馃”。

祈福馃(鲜笋咸菜馅) 

徽州的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乾隆皇帝称赞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

据史料记载,早在古时候,齐云山每日的进香者便已多达3000多人。来自徽州的香客们一路上带着自家做的挞馃来到齐云山。

这种挞馃大多用鲜笋咸菜作馅,风味鲜香。稍稍富裕些的人家还会加上些火腿丁,味道更是一绝。

如此美味很难不在齐云山的香客们之间流传,甚至一直传到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因为是上齐云山求神祈福时所用的挞馃,故而被取名为“祈福馃”。

03

几块挞馃,一抹相思

挞馃里藏着的是绩溪人的巧思与祝愿,逐渐成为绩溪的一张美食名片。而对于更多更多的徽州人,对于带着挞馃行走四方的徽商来说,更是一份远行游子的乡愁寄托。

据说,著名大徽商胡雪岩,在成亲之后,就根据徽商们“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传统,到杭州学习经商。

临行前,他的妻子就为他擀制了十几个挞馃,有香椿馅、雪里蕻馅、豆黄馅等,还有一包自制的豆豉作为路上的干粮。

少年胡雪岩沿着新安江溯流而下,到了杭州一家钱庄做学徒。别的伙计十年才能出徒满师,而胡雪岩仅仅三年就升为钱庄“跑街”,从此一步步走上了辉煌的事业巅峰。

胡雪岩发迹后,再多的珍馐海味也没有让他忘记少年时带出门的那十几个挞馃,和这位做得一手好馃的原配夫人,自始自终都是他最尊重的人。

而同样来自徽州的大学者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常有徽州老乡去他家作客。胡适的夫人江冬秀在家中就常常做一些原汁原味的徽州挞馃招待这些来自家乡的友人。

每一个吃过的客人们都赞赏冬秀的挞馃做得地道,吃了她做的挞馃,总能想起徽州的钟灵毓秀。

胡适认为,徽州故地地少贫瘠,正是一代又一代徽商背着挞馃走四方创业,才有今日辉煌的徽州,而来自徽州挞馃最能代表徽商的徽骆驼精神。也正如胡适所言,挞馃已不仅仅是胜在其食物本身的味道了,更是胜在它所承载的地域人文底蕴。

小小的挞馃里蕴藏着安徽人奋发向上、友爱和谐的文化氛围。如今仍活跃在绩溪大街小巷的挞馃们,聚拢来是城市的烟火,摊开来是徽州的人间。

信息来源 丨 绩溪文旅

编辑 丨 汪飞

复审 丨 丁美华

终审 丨 胡宇飞

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后台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游安徽

请关注“游安徽”APP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