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徐箐梓 郴州报道
大学生普法志愿者“送法进景区”活动现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已经把答题二维码分享到家人群了,希望他们也学到更多法律知识,如果能抽到奖那就更好咯!”
近日,郴州市苏仙区司法局结合“你学法我送票”活动在苏仙岭开展大学生普法志愿者“送法进景区”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及景区游客的关注。游客周女士不仅积极答题,还将“你学法我送票”活动介绍给了家人。
举办这样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普法活动,正是苏仙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打造精准、多元、全覆盖的“订单式”普法模式的生动写照。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苏仙区司法局着力在增强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精准回应不同群体和对象的法治关切,只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治教育的多元需求。
下好统筹规划“一盘棋”
《恋爱时的“亲密付”分手后可以要求返还吗》《在家“随时待命”是否算加班?这些法律法规你需要了解》《高考报志愿警惕四种骗局》……打开苏仙区司法局的抖音号,各种时事热点相关普法视频映入眼帘。“微视频”演绎“大普法”,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为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法律知识,苏仙区司法局搭建起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普法矩阵。针对普法对象难集中、普法时间难保障等问题,在“法治苏仙”微信公众号上开辟法治专栏,实现法治信息“一键获取”。今年以来,普法抖音、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法治信息500余条,发布法治视频30余个,解答回复网民法律咨询留言57条。“法治苏仙”微信公众号现已成为苏仙区传播法治动态、引导网络舆论、服务普法与依法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除了实现“无声条文”向“有声普法”转变,苏仙区司法局还坚持“需求导向”,制定印发了《苏仙区司法局“普法宣传进村(社区),法律服务在身边”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建立7个法律服务团队,下沉辖区185个村(社区)。各团队通过入户走访,结合各村(社区)居民的实际法律需求,梳理并综合出各团队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以及法律服务主题,制定相应活动实施开展方案,量身定做“普法菜单”,做到精准施策、量体裁衣。
织密全民普法“一张网”
苏仙区司法局结合大学生普法志愿者暑假“送法进社区”活动到白鹿洞街道东塔路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讲座
7月26日,一堂精彩的法治讲座在苏仙区白鹿洞街道东塔路社区举行,辖区内100余名中小学生及学生家长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来自苏仙岭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龚喜为孩子们讲解了性侵害的定义,关于性侵的六个误区,如何预防性侵害及如何对校园暴力说“不”。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强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应该多多开展。
近年来,苏仙区司法局紧盯普法重点对象精准发力,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全区12365名国家工作人员常态化开展学法。培养752名农村“法律明白人”,每村(社区)达到3人以上目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村(居)民学法用法工作任务落实。全区53所中小学实现了法治副校长配备全覆盖,推动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教学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法治氛围。
此外,紧扣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24场次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为民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点7个。聚焦服务旅发大会,围绕土地征用、拆违拆旧、合同会审、矛盾纠纷化解等发挥职能作用,为苏仙文旅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聚焦社会民生,围绕乡村振兴、劳动就业、农民工权益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以及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禁毒等社会治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活动95场(次)。
打造法治文化“一片地”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党政领导关工委牵头,部门齐抓学校实抓,社会参与五位一体……”炎炎夏夜,郴江河畔苏仙福地广场歌声朗朗,法治文化精神在这里传唱。
这是由郴州市委宣传部、郴州市司法局联合苏仙区委宣传部、苏仙区司法局共同举办的“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法治文艺演出活动。活动中,《法治歌声传郴城》《依法治国谱新章》《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我们来学民法典》《我爱你中国》等文艺节目精彩上演,向群众宣传了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场法治文艺盛宴。
群众在哪里,普法阵地就在哪里——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苏仙区司法局不仅将法治文化阵地搬到了群众“家门口”,还将它搬到了群众的“手指尖”。
市民在苏仙区石榴湾法治廉洁文化主题公园里驻足参观
线下,因地制宜建设具有苏仙特色的法治公园、法治游园、法治长廊等“三大亮点”设施,投入50余万元对爱莲湖法治公园、西河沙滩法治公园等进行提质改造,完成14个镇(街道)法治游园、133个村(社区)法治长廊建设,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法治文化阵地布局。
线上,充分运用“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开辟普法专栏,持续强化“互联网+法治宣传”工作模式。运用好公交站台、楼宇电梯智慧屏,让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以全区普法责任单位的真实案例为基础改编普法情景剧,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进一步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让法律知识从“指尖”到“心间”,使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有实效。
关键词: